身處於以代工見長的台灣社會,相信讀者對「CP值」這個名詞並不陌生,不少網友更視其為消費最高指導原則;但一個「CP值世界」到底好不好?幸不幸福?
所謂「CP值」是指成本效益指標,CP值愈高表示價廉物美、物超所值。
時至今日,人們開始對「高CP值」有著不同期待,上述思維純粹是消費者角度;如果改由受雇員工立場,錢多、事少、離家近才叫做高CP值;從供應商觀點,提高CP值的方式不外乎毛利率上升、訂單穩定等;若是股東看法,高CP值可能又變成高效率、高獲利、高報酬率。
也就是說,這些對於企業經營具有關鍵影響力的各利害關係人,其所重視的CP值定義其實大相逕庭,企業很容易在無意間「順了姑意,逆了嫂意」。
企業該如何處理這種兩難處境?最直接的因應之道是創新,而且是具有企業倫理的創新。透過全面檢視並調和各利害關係人權益的多元理路,讓主要關係人都能與企業一起成長、實踐夢想、分享幸福。
企業創新首先是管理。妥善分配並運用有限資源,以追求效益極大化,但若納入利害關係人考量,各關係人的需求滿足與否,比企業單向的分配與運用資源更重要。如果能清楚釐清各關係人的真正需求,透過新科技/方案的有效媒合,或許可以加乘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創造皆大歡喜的多贏局面。
其次是思維。由於網路效應無遠弗屆,人們不用身處於世界中心或絞盡腦汁吸睛,就能以光速傳播資訊到天涯海角,只要企業願意多花點心思、觀察入微、借力使力、擺脫慣性思考,就愈能催生出「羊毛出在狗身上、豬買單」的創新模式,讓企業不再只能販賣單一商品或服務,而是經營一個兼顧各利害關係人權益的完整生態系。
高CP值人人都愛,但「你的山珍海味,可能是我的穿腸毒藥」,如何超越純粹CP值的工具觀念,開創出與各利害關係人共生共榮的全新典範,是未來台灣真正邁向知識經濟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