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十二天的世大運,上周在全台民眾開低走高的讚嘆聲中圓滿落幕,過程中不僅上演了一幕幕拍案叫絕的精彩競技,更帶來一波又一波熱淚盈眶的極限感動,為今年炙熱難耐的溽夏畫下了一個回味無窮的驚奇句點。
但當人潮散去、喧騰漸消之後,通盤檢視世大運的開展與結束,其實印證了一堂千載難逢的人生教材。
此話怎說?世大運的主要執行單位是台北市政府,在世大運舉行的兩個多月前,台北市長柯文哲還曾為市政問題公開感嘆:「台北市政府最大的特色,就是『分工不合作』」,所以行政效率低落、施政支離破碎。
即便好不容易可以分工合作,也可能因為分工目標明確,導致「你是你、我是我」的本位主義蔓延,演變出「我好心出手相助,你本當感激涕零」的施捨態度,自然難以合作無間;或是秉持「以和為貴」的傳統美德,各單位一直鄉愿到天荒地老,終究仍是一事無成。這現象絕非公務部門獨有,許多民間組織也不遑多讓。
但兩個多月之後,主體依舊是台北市政府,我們卻看到公私部門不分你我,先合作再分工,因為擁有共同目標(辦好世大運),所以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真誠合作、風雨同舟;所以人人都願意「當責」,遇有不足或疏失之處,即便是他人工作或三不管地帶也會挺身而出,只為完成共同目標而主動分工補位,到頭來很自然就能如牧羊少年般(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擬完成),成就「得道多助」的理想終曲。
這就是「分工合作」與「合作分工」的最大差別!
再舉一個例子,這一次令人惋惜的棒球比賽。擁有不少具職業水準成員的世大運中華隊,其實力肯定在所有參賽隊伍中名列前茅,幾乎每一棒都有能力把球轟出全壘打牆;但棒球終究不是一項個人賽事,它需要的是一個具備充份默契、戰術巧妙運用、選手各司其職的堅實團隊。
每一棒都是渴望締造紀錄的巨砲棒球隊,能打出一場好球、贏得比賽勝利嗎?還是一個同時具有攻擊型、防守型、各種功能型球員的全面性球隊,比較有可能擁抱最後的榮耀?
前者,明顯就是各有各的追求方向,雖仍處於一個共同目標(贏球)之下,但卻極易陷入「分工合作」見樹不見林的迷思當中,進而導致失敗的最終遺憾。而後者則是集體投入一個共同目標相互應援,「合作分工」以謀求團隊的最高桂冠。
經過了這一段又哭又笑的世大運驚奇,筆者由衷期待島嶼上的每一個人,都能體悟一個簡單又雋永的道理:「想要打造一個充滿自信、生機蓬勃的福爾摩沙,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合作分工』、併肩努力」。
(本文同步刊載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