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下半葉,人稱「社會達爾文之父」的英國社會學家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提出影響深遠的「社會有機體論」,認為社會與國家如同生物一樣,是一個由簡單到複雜、不斷發展進化的有機體。而且,社會有機體比生物有機體更高級,是各階級、各部門、各機構,高度均衡結合的「超有機體」,需要不同系統成員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實現彼此之間的分工與合作。
企業,也是如此!
五月中,「信義君子共榮會」(《信義房屋》模範員工社團組織)自動發起了一個為期十天的「單車傳愛,我很幸福」活動,號召跨部門共31位同仁,透過單車環島、自製罕病宣導傳單、沿途傳遞愛、關懷與包容的方式,為罕病病友募集醫療與安養的照護基金。
為了提高這個我事先並不知情、由企業有機體自發成形的活動參與誘因,我在公司大型內部會議中公開允諾,將在環島結束後對等捐出相同金額,希望藉此發揮1+1>2的漣漪效應。於是,信義單車隊就在上月14日一早,帶著《信義房屋》全體同仁滿滿的期待與祝福,浩浩蕩蕩出發。
根據參與同仁事後分享,台灣社會真的「處處有溫情」!第一筆陌生捐款來自於路邊水果攤的阿嬤,阿嬤每日所得並不多,卻慷慨捐出口袋中僅餘的百元大鈔;先後認識的桃園修車廠老闆、墾丁民宿業者紛紛捐輸響應;超過40家外部協力廠商透過集團內管道得知後,也競相募集物資與捐款,陸續送到罕病基金會。
信義同仁在梅雨鋒面的滂沱大雨中、在南部烈陽的無情曝曬下,以挑戰自己、無私付出的熱情「用腳踩出愛」,不僅串連起街頭巷尾的無名之愛,也充分印證了「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最終曲更是出人意料!短短十日內,信義車隊募集金額近370萬元,其中高達九成來自於信義人,還有許多熱心公益的客戶透過業務同仁署名捐贈;雖然宣傳時間不長、投入人力不多,導致外界捐款比率不高,但卻已教人驚艷於「企業有機體」的自我意識與群體表現。加上我先前允諾的對等金額,罕病基金會最後收到737萬1,600元的愛心款項,改寫其創立以來,企業員工自發性捐款、由下而上的最大金額記錄。
感謝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女士、執行長黃蔚綱先生、副執行長楊永祥先生與基金會所有成員,不僅在全程中提供信義車隊許多協助,更是用自己的青春、淚水、與永不言敗的決心與毅力,為所有信義人現身說法,上了一堂難得可貴的生命學。
如果罕病病友們能一次次克服病痛折磨、迎向未知挑戰,四肢健全、身強體壯的我們,怎能不以加倍的熱忱與衝勁,珍惜生命、投入當下?!若可本於如此積極進取精神,定能提供客戶無微不至的感動服務,協助人們實踐家業夢想,打造台灣成為人人欣羨的幸福國度。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生命倫理學教授史蒂芬•波斯特(Stephen Post),與小說家吉爾•奈馬克(Jill Neimark)曾在實證研究中發現:「付出與回報間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轉換秘密,意即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回報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向此人返還」;作者還發展出一份「愛與長壽量表」,幫助人們評量自己的付出能力,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付出方式。
即便是充滿爾虞我詐、強取豪奪的商業場域,也不例外。美國華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教授葛蘭特(Adam Grant)的最新研究著作《Give and Take》指出:職場中主要存在三種人:Givers(樂助者)、Takers(奪取者)和Matchers(平衡者)。一般認為,人數最多的平衡者,表現出眾、位居高層的比率應該最高;奪取者的短期成就可能也不差;樂助者由於淡泊名利、一心助人,相對有機會落於企業底層。
但葛蘭特發現,相較於其他人,樂助者雖然平均收入低了14%、少擁有22%的權力;但其在公司頂層擔任要職的比率卻高於其他兩類族群,特別是在需要團隊合作與服務精神的行業中。由先人智慧、科學證據,與單車傳愛活動得出的共通結論:「施比受更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