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經濟日報》洞悉多元思維 才是變局解方

2019-02-21
經濟日報/A04版/名家觀點

時序進入2019年,世界紛亂依舊。承接去年末的不安與雜沓,全球各地不斷更新失序消息,例如1月中的英國梅伊(Theresa May)政府脫歐協議遭國會否決,恐迫使英國陷入3月底無協議「硬脫歐」的巨大困境;隨即,委內瑞拉傳出總統「鬧雙胞」危機,各界政治勢力毫不避諱插手干預,難保不會變成世界強權的南美洲代理人之爭;還有,影響你、我深遠的中美貿易戰,本周將進行新一輪談判,甚至美國總統川普暗示,可能延長貿易戰休兵期限,但若無法在三月前達成共識,全球仍不免捲進新一輪的貿易對抗…。

這樣的亂世還要延續多久?可能連鬼神都難以聞問…;但若是將時間尺度拉長,《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倒是答得透徹:「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中國改朝換代上得到高度印證,從超過500年的春秋戰國,由秦王政各個擊破,開創大一統的秦王朝;到近300年的大唐盛世後,進入大肆破壞、藩鎮割據的五代十國,最後由黃袍加身的趙匡胤統一中原…等,各種案例不勝枚舉。

除古代中國外,世界的其他地方呢?以歐洲文明為例,由於群聚多元種族與原生文化,相對不易形成大一統帝國,即便如此,還是出現了由奧古斯都(原名-蓋烏斯.屋大維.圖里努斯(Gaius Octavius Thurinus))建立的羅馬帝國,其後雖分裂為東、西兩部,但已足使歐洲人民共創、共享、共有豐富璀璨的文化底蘊,對於催生現代概念一統的歐盟組織,可說是功不可沒。

這種「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政治情勢,其實正是海納百川、促進融合的最佳沃土。有人,就會形成組織;有組織,就會產生文化;百家爭鳴、眾聲喧嘩的不同文化相互撞擊後,難免出現競爭或排斥火花,但在衝突沉澱之後,自然會產生截長補短、兼容並蓄的文化演進,呵護滋養著在不同角落生存的世世代代。

在東方,我們看到重視群體與和諧的儒家文化圈,從成形、積累到擴散,逐漸醞釀出自成一格的日本文化,甚至與印度北傳佛教合流發展的儒教;西方也有類似軌跡,從猶太教到基督教,透過計畫性的政教合一成為人民生活重心,隨後分裂成天主教、東正教與新教…,貫穿政治、宗教、經濟等生活價值總和,最後集大成為關注個人與法治的西方文化。

細數這些史實的積極意義在於-彙整先人智慧面對變局,避免重蹈覆轍過往錯誤。

眼下,我們多數人所面臨的重大挑戰,顯然與生態崩潰、科技顛覆等全球化衍生問題密切相關,很難畫地自限於確切疆域,由特定國族或單一面向謀求解方,如何洞悉、解構、融合、重組不同脈絡背景下的多元思維,可能才是人類社會再造新生、迎向未來的關鍵。

對此,左右文明進展節奏的學術界努力得很早,陸續前進不同文化地區展開研究。很榮幸,筆者所服務的公司,去年接受英國劍橋大學賈吉商學院(Cambridge Judge Business School)院長Christoph Loch的訪談,並親自撰寫個案研究收錄在其專門分析中國大陸經濟的年度專題研究(《中國報告》)中,希望提供一個客觀、全面且深度解讀中國大陸的獨特視角,分享給有興趣的讀者們參考。

文末,筆者不禁想起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歷史長河中的你、我雖然渺小,至少可以勉勵自己盡其在我,祝福各位讀者的驀然回首時,都能欣慰含笑以對。

時序進入2019年,世界紛亂依舊。承接去年末的不安與雜沓,全球各地不斷更新失序消息,例如1月中的英國梅伊(Theresa May)政府脫歐協議遭國會否決,恐迫使英國陷入3月底無協議「硬脫歐」的巨大困境;隨即,委內瑞拉傳出總統「鬧雙胞」危機,各界政治勢力毫不避諱插手干預,難保不會變成世界強權的南美洲代理人之爭;還有,影響你、我深遠的中美貿易戰,本周將進行新一輪談判,甚至美國總統川普暗示,可能延長貿易戰休兵期限,但若無法在三月前達成共識,全球仍不免捲進新一輪的貿易對抗…。
這樣的亂世還要延續多久?可能連鬼神都難以聞問…;但若是將時間尺度拉長,《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倒是答得透徹:「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中國改朝換代上得到高度印證,從超過500年的春秋戰國,由秦王政各個擊破,開創大一統的秦王朝;到近300年的大唐盛世後,進入大肆破壞、藩鎮割據的五代十國,最後由黃袍加身的趙匡胤統一中原…等,各種案例不勝枚舉。
除古代中國外,世界的其他地方呢?以歐洲文明為例,由於群聚多元種族與原生文化,相對不易形成大一統帝國,即便如此,還是出現了由奧古斯都(原名-蓋烏斯.屋大維.圖里努斯(Gaius Octavius Thurinus))建立的羅馬帝國,其後雖分裂為東、西兩部,但已足使歐洲人民共創、共享、共有豐富璀璨的文化底蘊,對於催生現代概念一統的歐盟組織,可說是功不可沒。
這種「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政治情勢,其實正是海納百川、促進融合的最佳沃土。有人,就會形成組織;有組織,就會產生文化;百家爭鳴、眾聲喧嘩的不同文化相互撞擊後,難免出現競爭或排斥火花,但在衝突沉澱之後,自然會產生截長補短、兼容並蓄的文化演進,呵護滋養著在不同角落生存的世世代代。
在東方,我們看到重視群體與和諧的儒家文化圈,從成形、積累到擴散,逐漸醞釀出自成一格的日本文化,甚至與印度北傳佛教合流發展的儒教;西方也有類似軌跡,從猶太教到基督教,透過計畫性的政教合一成為人民生活重心,隨後分裂成天主教、東正教與新教…,貫穿政治、宗教、經濟等生活價值總和,最後集大成為關注個人與法治的西方文化。
細數這些史實的積極意義在於-彙整先人智慧面對變局,避免重蹈覆轍過往錯誤。
眼下,我們多數人所面臨的重大挑戰,顯然與生態崩潰、科技顛覆等全球化衍生問題密切相關,很難畫地自限於確切疆域,由特定國族或單一面向謀求解方,如何洞悉、解構、融合、重組不同脈絡背景下的多元思維,可能才是人類社會再造新生、迎向未來的關鍵。
對此,左右文明進展節奏的學術界努力得很早,陸續前進不同文化地區展開研究。很榮幸,筆者所服務的公司,去年接受英國劍橋大學賈吉商學院(Cambridge Judge Business School)院長Christoph Loch的訪談,並親自撰寫個案研究收錄在其專門分析中國大陸經濟的年度專題研究(《中國報告》)中,希望提供一個客觀、全面且深度解讀中國大陸的獨特視角,分享給有興趣的讀者們參考。
文末,筆者不禁想起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歷史長河中的你、我雖然渺小,至少可以勉勵自己盡其在我,祝福各位讀者的驀然回首時,都能欣慰含笑以對。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