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遠見雜誌》「遠見華人精英論壇」專欄:熱情的力量

2019-04-16

走過嫩綠漸上枝頭的春假之後,台灣社會熱鬧依舊,撇開政治紛擾不談,相信許多高三生正為了學測「5選4」新制而傷透腦筋;即將踏入各級學校的新鮮人也不例外,隨著108課綱即將於今年暑假後上路,不少家長應該還是對日後教育方針充滿一肚子問號…。在這些影響台灣甚鉅的結構調整當下,也許我們更應該回到孩子本身,以終為始重新思索一番。

讓我們先來看看一則國外新聞。一場自去年八月開始,醞釀至今年三月中成為橫跨五大洲、串連上萬名學生的「氣候變遷罷課」運動(March 15th Global Climate Strike For Future),是由一名年僅16歲的瑞典女孩格蕾塔‧桑柏格(Greta Thunberg)所發起。

她從每周五獨自一人罷課坐在瑞典國會大樓前抗議,再隻身於TED、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4)、歐洲經濟與社會委員會(EESC),及全球三大高階論壇之一的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相關演說,然後是今年三月十五日的全球罷課活動。不到半年時間,桑柏格被《時代雜誌》選為2018年最具影響力的青少年之一;挪威社會主義左翼黨國會議員歐福斯特葛(Freddy Andre Ovstegard),更在今年三月十四日提名桑柏格角逐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沒有未來,上課是為了什麼?」這是桑柏格打動人心、與她一起行動的淺白論述;再加上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熱忱與執著,桑柏格成功號召全球無數青少年,成為一股成人世界無法忽視的新世代聲浪。

目光回到台灣,教育改革走了這麼久,目前正在申請入學的準大學生們,是否有著像桑柏格一樣的滿腔熱情,「擇君所愛、愛君所擇」?還是只是依循著父母長輩的期待,按部就班走完這一生?對此,主政者顯然也有覺察,並試圖從根本翻轉,所以有了108課綱,其主軸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希望能夠培養下一代建立不斷學習、時時進修的習慣,並積極運用所學於各種生活情境中,以期在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中從容自在。

單從字面上來看,這樣的願景無疑是所有家長的夢想,但該如何執行才能達成?五年、十年、廿年後的人類社會變化可能超乎你我想像,眼下許多「專業」,屆時可能都成了科普常識或改由機器人代勞;想要游刃有餘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與社會演進,孩子們肯定需要的是:對世界保有好奇與熱情,有能力整合跨界技術,並善用工具處理生活中各種挑戰,同時不斷精進自己分析論述與溝通合作的本事。

若由這個角度出發,前文所提的瑞典少女桑柏格有沒有具備我們教育改革中的「核心素養」?但她若身在台灣,會不會被視為行為不端、帶頭罷課的問題學生?有沒有可能在師長父母的壓力之下,放棄信仰、犧牲所愛,專心成為認真考試、循序漸進的乖學生?而這些妥善面對未來時代的關鍵能力,在現行教育框架與篩選制度下,又該如何衡量?補強?甚至重塑?

教育改革的千頭萬緒有賴全台灣社會共同努力,桑柏格的例子告訴我們,不論你處於何種情境之下,從根本誘發人們學習成長的巨大能量,塑造自己從不燃人、到可燃人,最終成為自燃人,是人類文明得以不斷前進的原動力,也是現代人追求成功的終生課題之一。

(本文同步刊載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

走過嫩綠漸上枝頭的春假之後,台灣社會熱鬧依舊,撇開政治紛擾不談,相信許多高三生正為了學測「5選4」新制而傷透腦筋;即將踏入各級學校的新鮮人也不例外,隨著108課綱即將於今年暑假後上路,不少家長應該還是對日後教育方針充滿一肚子問號…。在這些影響台灣甚鉅的結構調整當下,也許我們更應該回到孩子本身,以終為始重新思索一番。

讓我們先來看看一則國外新聞。一場自去年八月開始,醞釀至今年三月中成為橫跨五大洲、串連上萬名學生的「氣候變遷罷課」運動(March 15th Global Climate Strike For Future),是由一名年僅16歲的瑞典女孩格蕾塔‧桑柏格(Greta Thunberg)所發起。

她從每周五獨自一人罷課坐在瑞典國會大樓前抗議,再隻身於TED、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4)、歐洲經濟與社會委員會(EESC),及全球三大高階論壇之一的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相關演說,然後是今年三月十五日的全球罷課活動。不到半年時間,桑柏格被《時代雜誌》選為2018年最具影響力的青少年之一;挪威社會主義左翼黨國會議員歐福斯特葛(Freddy Andre Ovstegard),更在今年三月十四日提名桑柏格角逐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沒有未來,上課是為了什麼?」這是桑柏格打動人心、與她一起行動的淺白論述;再加上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熱忱與執著,桑柏格成功號召全球無數青少年,成為一股成人世界無法忽視的新世代聲浪。

目光回到台灣,教育改革走了這麼久,目前正在申請入學的準大學生們,是否有著像桑柏格一樣的滿腔熱情,「擇君所愛、愛君所擇」?還是只是依循著父母長輩的期待,按部就班走完這一生?對此,主政者顯然也有覺察,並試圖從根本翻轉,所以有了108課綱,其主軸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希望能夠培養下一代建立不斷學習、時時進修的習慣,並積極運用所學於各種生活情境中,以期在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中從容自在。

單從字面上來看,這樣的願景無疑是所有家長的夢想,但該如何執行才能達成?五年、十年、廿年後的人類社會變化可能超乎你我想像,眼下許多「專業」,屆時可能都成了科普常識或改由機器人代勞;想要游刃有餘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與社會演進,孩子們肯定需要的是:對世界保有好奇與熱情,有能力整合跨界技術,並善用工具處理生活中各種挑戰,同時不斷精進自己分析論述與溝通合作的本事。

若由這個角度出發,前文所提的瑞典少女桑柏格有沒有具備我們教育改革中的「核心素養」?但她若身在台灣,會不會被視為行為不端、帶頭罷課的問題學生?有沒有可能在師長父母的壓力之下,放棄信仰、犧牲所愛,專心成為認真考試、循序漸進的乖學生?而這些妥善面對未來時代的關鍵能力,在現行教育框架與篩選制度下,又該如何衡量?補強?甚至重塑?

教育改革的千頭萬緒有賴全台灣社會共同努力,桑柏格的例子告訴我們,不論你處於何種情境之下,從根本誘發人們學習成長的巨大能量,塑造自己從不燃人、到可燃人,最終成為自燃人,是人類文明得以不斷前進的原動力,也是現代人追求成功的終生課題之一。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