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歲末年終,不能免俗要來點回顧與展望,盤點往昔種種,期許來日可追。
身為商界中人,筆者認為2019年最動見觀瞻的大事之一,當屬8月中,超過180家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跨國企業CEO(成員包括蘋果、亞馬遜、通用汽車、美國銀行、摩根大通、百事可樂、沃爾瑪等)所組成的「商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聯合發表了一份改變企業存在意義的重要聲明,揚棄了過去「股東利潤至上」的經營信仰,轉而強調「兼顧利害關係人權益」。
無獨有偶,兩個多月後的《經濟學人》報導,美國最傑出的MBA學校—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和史丹佛商學研究院(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2019年的申請人數下降了7%左右。報導中也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可能是:MBA課程規劃慣於將「獲利優先」置於「公共利益」之上,難以融入「新資本主義」的永續浪潮。
於是,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開設了名為「差異世界中的資本主義與共同目標(Capitalism and Common Purpose in A World of Differences)」的新課程;哈佛商學院則將「領導和企業責任」(Leadership and Corporate Accountability)變成一年級必修課程,透過案例研究理解領導者如何在棘手兩難的處境中,做出明智且道德的抉擇。
❝ 從學界到實務、從經理人到CEO,向來根深蒂固信仰「績效第一」的美國資本主義,顯然走到了關鍵拐點-「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為股東獲取最大利潤』的時代」已經過去,兼顧利害關係人權益的CSR思潮,在可預見的未來,勢將成為全球商業世界的共通語言與準則。
若從這種企業經營典範轉移的角度出發,台灣其實走在美國之前。台灣證交所早自2014年就開始推動上市櫃公司編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在年度公開財報之外,以專業報告書型態揭露非財務資訊,目前是要求實收資本額達新台幣50億元以上、金融業、化工業及食品業,與最近年度餐飲收入占其全部營業收入比重逾50%的上市櫃公司,必須出具報告書,總數超過全體上市櫃公司數量的三成以上,連證交所本身都在2019年6月,首度發布「證交所2018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學界亦然。長期執國內商管教育牛耳的政大商學院,早在2012年就已經預見經濟前景看好的亞洲各國,未來肯定需要大批具有新思維與國際觀的優秀管理人才,為了打造亞洲地區頂尖教育基地和知識傳播平台,政大商學院選擇以「企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在既有商管教育架構中加強倫理及永續經營觀念,期望透過專業經理人養成過程中的潛移默化,能提高未來企業領導人對企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程度,進而提升產業競爭力、甚至形塑國家品牌形象。
於是,筆者遂與政大商學院攜手創建「信義書院」,負責投入並開設企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專業課程,希望可以逐一推廣到全台各大專院校,並設立企業倫理講座一席,邀請前副總統蕭萬長先生擔任首屆講座主持人。努力至今,政大商學院不僅順利在2014年將企業倫理課程列為全院必修課,更因此得到國際知名認證機構-國際菁英商學院認證協會(AACSB)與歐洲EFMD國際認證(EQUIS)的讚譽有加,是全台唯一取得國際雙認證榮耀的商學院。
綜上所述,台灣過去幾年在CSR領域中的舊回顧,似乎正是美國未來的新展望,等候大選結果塵埃落定後,期待全體國人能夠延續既有基礎、群策群力,邁開大步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