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的3月天,當台灣多數人還沉浸在世界經典棒球賽事帶來的感動,讚嘆精彩比賽甚至超越棒球漫畫張力的同時;國際上享有盛名的百年大型投資機構——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一夕間爆出財務危機,隨即透過瑞士央行的快刀斬亂麻,主導瑞銀集團以極低價格併購瑞信,並提供大量流動性應急,短暫拆除了可能導致全球系統性風險的引信。
相較於早先美國倒閉的兩家地區性銀行,創立於1856年、在瑞士經濟發展上舉足輕重、身為私人財管市場寡頭的瑞信,其所管理的資產規模與重要性,令人不禁回想起2009年金融海嘯前夕。
持平而論,瑞信的黯然結束其來有自。各大媒體皆已細數瑞信歷來醜聞,筆者僅列舉縈縈大者:例如2014年協助美國客戶逃稅,遭美方罰款28億美元、2016年出售有毒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支付53億美元與美國司法部和解、2019年參與莫三比克鮪魚貪腐醜聞案、2022年協助保加利亞販毒集團洗錢,遭瑞士法院判決有罪等。
爭議作為不斷,去年流出資金達到空前水準
換言之,十多年來,瑞信的爭議作為不斷,許多受夠了的大客戶決定用腳投票,使得瑞信去年流出的資金達到空前水準,直到近日畫下句點為止。這會不會是瑞士中立國的一葉知秋呢?
領土面積不大的瑞士,因位處歐洲心臟地位,向來是歐陸各大強權覬覦的關鍵要衝;加上境內多山少平地,造就居民不分男女都有著耐苦卓絕的性格,驍勇善戰的瑞士傭兵素以勇敢與忠誠聞名於世,像是梵諦岡的教宗護衛隊,自十六世紀起只招募瑞士男丁,還有曾被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譽為全世界最哀傷的獅子——琉森之獅,就是用來紀念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為保護路易十六與瑪莉皇后不幸殉職的瑞士傭兵。
這樣的時空背景,成功使得瑞士在1815年的《巴黎和約》中,爭取到受歐洲各國認可的「永久中立國」地位,並因此躲過接連兩次世界大戰的遍地烽火;而需要穩固信賴基礎的金融服務業,便在瑞士素有聲譽的誠信與忠勇中快速發展,成為當代全球富豪財富管理與資金避風港的首選。
降低風控標準,追逐高風險交易中的高報酬
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了瑞信的歷史性質變?筆者以為,從其2022年報中坦言內部控管有「重大缺陷」的說法可見端倪。如果經營高層只關心獲利,輕忽風險部門的控管警示,甚至不惜降低風控標準,一心一意追逐高風險交易中的高報酬,在經營過程中的頻頻失足、乃至於慘澹熄燈,自然也就不足為奇。
這無疑是繼雷曼兄弟之後,現代金融業當頭棒喝的又一啟示!
由於金融服務業獨特的產業屬性,很容易匯集許多天賦優異的金頭腦一起團隊合作、一起集思廣益、一起創造財富;但若是無法時刻心存企業倫理,在關鍵時刻做出先義後利的抉擇,有才無德的結果極有可能禍延全世界,誠如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的:「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先天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衷心期盼類似事件得不復見。謹以司馬遷《資治通鑑》中的良言佳句——「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與各位讀者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