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
40多年前,我剛剛退伍回來,站在台北街頭茫然四顧,未來該做什麼好呢?沒有特別想法的我,打算跟大學同學一樣準備國考。「雖然司法官考試不好考,大不了就是多考幾年,我大學不也考了四年才上?」對自己喃喃自語的我,走著走著來到大學老師王寶輝教授的家門口。
老師住的公寓樓上隔了幾個房間,是讓準備考試的學生可以安心讀書,老師一如往常的應了門,也還是不知道我是誰,了解我的來意之後,囑咐我到樓上找個空房間暫住。
多年之後,我的事業逐漸穩定,惦記著當年老師的多次援助,拿了十萬元要還給老師,沒想到卻給老師添了麻煩;老師要我先留著那十萬元,幾個月後籌了300萬成立「華岡法學基金會」,而我的十萬元,成了基金會的第一筆捐款。
對王老師來說,這些身外之物的唯一用途,就是幫助更多學生。
承襲恩師無私精神,造福更多莘莘學子
為了承襲老師這樣的無私精神,造福更多莘莘學子,同時也為王老師做一點事,我在去年積極推動於文化大學設置「王寶輝法學講座」,敦請大師擔任講座教授+成立「文政講堂」,延請政大師資到文大授課;捐資政治大學法學院新院館空間,並冠名為「玉宏寶輝基礎法學中心」與「信義講堂」。
其中,最具突破性的作法是「文政講堂」,首創台灣高教史上公私校合作授課的先例,攜手培育日後更多法學人才,這全有賴學弟--政大法學院許政賢院長居中協調、穿針引線。
王老師對我的影響非常深遠,可概分為三大面向:
第一是財布施。在我最需要的時候,無所求提供資助;當我飲水思源回饋時,則以行動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學生。
第二是法布施。我自中學起成績就一直落隊,直到大學上了老師的法理學,初步通曉了法律、倫理與社會變遷間的關係,領悟到何謂「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對日後經營事業大有助益。
第三是無畏布施。由於我是白手起家、沒有實務經驗,不時會去請教老師各種疑難雜症,而老師總是竭盡所能提供協助,成為我長期來的精神支柱。
何其有幸,一生得遇王老師這樣的貴人,於是更堅定期許自己,努力成為他人生命中的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