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名家觀點 經濟日報》永續為體 創新為用

2024-10-03
《經濟日報》/ 名家觀點

藍天無垠、青草無邊,廣袤大地令人心曠神怡,筆者在8月中旬轉換好幾種交通工具走訪了一趟蒙古國,為的是一項7,500平方公里(75萬公頃)的造林計畫。7,500平方公里是什麼概念?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約莫25.9公頃,所以大概是接近3萬個大安森林公園,差不多略大於五分之一個台灣。

計畫主持人是一位跨國頂級顧問公司的全球合夥人,由於深感天地萬物變化,退休後在蒙古投入這一項數十年、亦或上百年的大型工程。

第一輪的種子計畫是一塊約100公頃的實驗基地,包含雪松在內的四種樹,平分成四個區塊,透過控制單一變數的對照組與實驗組分區進行,第一區是以無人機打進種子,並與雜草共生,第二區同樣以無人機打進種子,但拔除雜草;第三區則是以人工進行植樹,並與雜草共生,第四區同樣以人工進行植樹,但拔除雜草。

無人機可以大量節省人力成本,但種子成功發芽的機率較低。與雜草共生是測試在天然競爭環境下樹木成長的效果,如果與雜草共生的效果不好,勢必得多聘人力清除雜草,成本也會因此呈倍數增加。

可以想見,計畫主持人的下半生可能都會流連在這片芳草碧連天之中,窮盡心力看顧這片森林。在現場看到幾個月前用無人機射下的種子,成長為掌心裡小小的嫩芽,想到有一天嫩芽長成幼苗、變成大樹,再成為一片森林,成就一個生態系,筆者內心不免一陣激動。

返台後承蒙各界先進厚愛,於9月中接任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理事長,自接任以來總是不斷思索:我能為協會做些什麼?又能帶領協會能對社會產生什麼貢獻?在我個人部分,或許藉由有效導入ESG資源,使得協會會員們在事業成功的同時,也能邁向永續經營、包容成長的均衡台灣。

事實上,每一家企業都是從小樹苗長成大樹,甚至成為一片森林,如果可以有效導入ESG思維,不僅能夠打造屬於自己的產業生態系,還能為永續台灣的生生不息做出貢獻。

而ESG之路必須透過各種創新,扭轉過去追求最大利潤的傳統思維,走向兼顧各重要利害關係人權益的永續模式,誠如交接時親臨現場監交的行政院卓榮泰院長所勉勵:「經濟發展固然是國家繁榮的象徵,但公平的分配才是國家文明的指標」。

換言之,「效率」與「公平」一直是任何組織的終極課題。如果我們能以「永續為體,創新為用」,以永續思維作為企業經營的根本,並透過創新研發在日常營運的每一刻實踐永續,相信這應該是社會對上市櫃公司最大的期待。

也因此,筆者特地邀請首任環保署長、目前擔任「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的簡又新董事長;1987年就成立「新港文教基金會」的社區營造先驅-陳錦煌醫師;還有大家熟悉、立志讓台灣不再有偏鄉的地方創生教母-美伶姐,一同擔任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的永續顧問,讓會員們所屬企業都能在ESG的路上走得更長、更穩、更遠。

也許,所有企業都該有這樣的想望,因為企業無法脫離社會而存在,人類社會現階段也難以離開地球,「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祈盼所有組織都能共生、共創、共好,互為環境、互相扶持,共享繁榮昌盛。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