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遠見華人 菁英論壇》台灣的中小企業,你ESG了嗎?

2024-11-04
《遠見華人》/菁英論壇

E(環境)、S(社會)、G(治理),是這幾年企業界最火紅的字眼,除了政府法規強制、供應鏈要求外,極端氣候頻繁發生的現況(如11月還有颱風侵台),應該也足以使許多尚在觀望的中小企業,明顯感受到急迫性。

根據政治大學信義書院最新調查發現,確實有接近八成的中小企業關注企業永續概念,不論是早期的企業社會責任(CSR)、近年來的ESG、SDGs(永續發展目標),甚至是最新的DEI(多元共融),顯示中小企業雖然規模比較小,但對ESG的關注並不亞於大型企業。這也是台灣第一份針對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負責人(或永續最高主管)所進行的ESG調查研究。

永續轉型標竿案例,可供企業學習

持平而論,台灣經濟以中小企業為大宗,總數逾163萬家,占全體企業比重近99%,所吸納的就業人數超過900萬人,若想真心實踐2050淨零轉型,這條永續路上肯定不能沒有中小企業。

不過,由於中小企業的資源相對有限,雖然高度關注、但真正採取行動的比率依舊偏低,約莫只有22%的中小企業已有具體對策,顯示多數中小企業主對於ESG仍處於停、看、聽的摸索階段。

信義書院的調查也指出,有接近五成的中小企業認為,推行ESG相關制度或作法的最大挑戰在於,大型企業的永續作法不適合中小企業;換言之,中小企業主們普遍理解ESG的重要性,也知道實踐ESG刻不容緩,但除了最基本的節能減碳、隨手做環保外,多數人並不知道該如何執行,或是如何連結自家的營運範疇。

也因此,超過五成的中小企業在永續轉型方面最需要的協助是,希望能有中小企業的永續轉型標竿案例可供學習。

信義書院副執行長蘇威傑教授則引用策略領域中的「動態能力」理論,進一步將企業的永續轉型歷程,分為「遲疑、觀望、探究、實作、轉型」等五大階段,他強調企業從「探究」轉向「實作」的關鍵之一,在於是否進行「關係人議合」(stakeholder engagement),包括鑑別利害關係人是誰、了解利害關係人對永續行動的期待、利害關係人是否能配合企業永續行動等。

找到永續利基,攜手邁向永續台灣

那又該如何成功邁向「轉型」?蘇威傑指出,重點在於將永續議題納入日常營運範疇,與上下游供應商達成合作共識,同時聚焦在與自家企業最相關的領域上。

這份前所未有的調查結果,初步描繪出台灣中小企業的ESG實況,除了不足與挑戰外,當然還有無限可能與機會,風起雲湧的全球永續趨勢,毫無疑問,將帶來各種長短期技術革新與創意,這正是台灣中小企業的強項與優勢。最後,祝福所有中小企業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的永續利基,合力攜手邁向「永續台灣」!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