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較喜歡用「企業倫理」論述商場講求的「商道」。「企業倫理」就是以企業為主體,針對各個利害關係人,從事合宜的行為,建立適當關係,進而實現企業社會責任。
簡單來說,企業倫理是企業根本的立業態度,企業社會責任則奠基於企業倫理展現的企業作為。如果能從企業倫理出發,達成企業社會責任,很多事情自然就會做好。追求社會責任的同時,許多作法看似犧牲短期利潤,實質上卻成就了眾人的長遠利益。
過去談倫理大多是個人與個人的「一對一」關係,現代企業倫理則針對企業利害關係人「一對多」的關係,如客戶、同仁、股東、社會大眾與自然環境。我認為,「信任」是上述企業倫理的核心,是創造一個經濟繁榮的關鍵力量,因為信任度不高,就會明顯提高交易成本。
我深信中國傳統「五常」仁義禮智信是最好的經營準則。(仁)者愛人,就是要去關愛你的客戶、員工與股東;要明辨是非(智);經由一定的程序(禮);把應做的事(義);說到做到(信)。只要依倫理行事,就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效率與競爭力。
我也認為,信任有5個層次,從自我信任、人際信任、組織信任、市場信任以至於社會信任。每個階段都要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企業經營也是如此。
只要企業重視企業倫理,就會做對的事情、看到的就是義;反觀沒有企業倫理的公司,眼前只看到利,這種利是短利,雖然也會賺到錢,但沒有倫理的維繫,時間久了,公司就會出問題。
過去我在不動產仲介業提出了許多觀念,出發點皆是為了降低交易風險、提高客戶、股東及同仁間的信任。我不是在唱高調,但深信不論企業或是台灣經濟,要在不景氣中突圍,就須落實「企業倫理」。
如果從學校、政府以至於社會各個階層的人,都能用信義的態度去找回共同的基本價值,不僅企業可以開創自己的藍海,也將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力量。 (本文由周俊吉口述,記者陳信升整理)
【2013-10-24/聯合報/AA1版/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