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中國時報》觀念平台:看見之後 更要改變

2013-11-25
中國時報 A15 / 時論廣場
11月上旬,在蕭前副總統帶領下,偕同三百餘位企業家一同來到冬陽依舊艷暖的南京古城,參與兩岸紫金山峰會的年度盛事;隨後,又風塵僕僕趕赴上海,與聞由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戴海波進行的相關簡報,一時間教人不勝唏噓、感慨萬千…。 
在約莫兩小時的參訪中,與會企業家發言踴躍,相當關切自貿區內開放程度與細節;但近半未獲具體回覆,主要是由於施行詳情尚未規畫完畢,「不是不願透露、而是無從透露起」。換言之,大陸官方雖已確認上海自貿區的改革開放戰略與框架,但仍在反覆推敲實踐辦法與期程,甚至隨時進行必要的調整或替換,顯見自貿區全貌恐難在短期內底定,「摸著石頭過河」意味十足。 
     思量著如此雷厲風行的大型特區實驗,受到好奇心驅使的我,忍不住私下探詢其發想經過,對方人員坦言,蕭前副總統在1992年倡議的「亞太區域營運中心」構想,是他們據以參考的重要藍本之一。 
     「亞太營運中心」啊…,腦海中的流轉歲月一幕幕躍然眼前:自亞太營運中心以降,不同執政當局曾陸續提出「自由貿易港區」、「高雄海空雙港經貿園區」,與最新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等計畫;身為局外人,我並不具備分辨孰優孰劣的能力,也難以斷定是否為新瓶裝舊酒,我只看到:始終走不出空轉內耗的台灣,十多年來坐看創意利基流失、不斷被競爭對手超越,從四小龍之首到吊車尾,連上海自貿區都後發先至,短短兩個月內就正式掛牌開張。 
     打從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鄧小平決定採行改革開放之路起,歷經3任領導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全方位參與國際社會,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這部已有35年之久的「摸著石頭過河史」,勢將透過上海自貿區的大刀闊斧繼續書寫下去。 
     不過,自十八大以來,大陸「政左經右」的趨勢日漸明確,不論是左是右,政治與經濟間千絲萬縷、相互牽制的複雜關係無庸置疑。換言之,以改變政府職能、透明化、法制化、國際化的上海自貿區,未來是否能與「中國模式」的基本政治路線和平共存,仍有待重重考驗與後續觀察。 
     相形之下,信仰自由民主、包容多元文化與充沛創意能量的台灣,似乎更擁有知行合一、兼容並蓄及永續發展的不敗籌碼。集機敏、聰慧與勤勉於一身的台灣,向來看得見希望、看得見夢想、看得見願景;卻一再陷入坐而論道、紙上談兵的輪迴,難以擺脫憂讒畏譏、議而不決的陳年陋習,到頭來甚至枉費心思、徒然為人作嫁,致使希望變成失望、夢想變成空想、願景變成怨懟。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讓我們不再只是「看見」、更應認真「改變」,不僅看見希望、也要奮起擁抱,除了看見夢想、也要積極逐夢,看見願景之後、更要矢志實踐,才能盡速走出一條融合中西方、左右翼優點,充滿華人色彩的康莊大道。

11月上旬,在蕭前副總統帶領下,偕同三百餘位企業家一同來到冬陽依舊艷暖的南京古城,參與兩岸紫金山峰會的年度盛事;隨後,又風塵僕僕趕赴上海,與聞由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戴海波進行的相關簡報,一時間教人不勝唏噓、感慨萬千…。    

在約莫兩小時的參訪中,與會企業家發言踴躍,相當關切自貿區內開放程度與細節;但近半未獲具體回覆,主要是由於施行詳情尚未規畫完畢,「不是不願透露、而是無從透露起」。換言之,大陸官方雖已確認上海自貿區的改革開放戰略與框架,但仍在反覆推敲實踐辦法與期程,甚至隨時進行必要的調整或替換,顯見自貿區全貌恐難在短期內底定,「摸著石頭過河」意味十足。    

思量著如此雷厲風行的大型特區實驗,受到好奇心驅使的我,忍不住私下探詢其發想經過,對方人員坦言,蕭前副總統在1992年倡議的「亞太區域營運中心」構想,是他們據以參考的重要藍本之一。    

「亞太營運中心」啊…,腦海中的流轉歲月一幕幕躍然眼前:自亞太營運中心以降,不同執政當局曾陸續提出「自由貿易港區」、「高雄海空雙港經貿園區」,與最新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等計畫;身為局外人,我並不具備分辨孰優孰劣的能力,也難以斷定是否為新瓶裝舊酒,我只看到:始終走不出空轉內耗的台灣,十多年來坐看創意利基流失、不斷被競爭對手超越,從四小龍之首到吊車尾,連上海自貿區都後發先至,短短兩個月內就正式掛牌開張。    

打從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鄧小平決定採行改革開放之路起,歷經3任領導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全方位參與國際社會,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這部已有35年之久的「摸著石頭過河史」,勢將透過上海自貿區的大刀闊斧繼續書寫下去。    

不過,自十八大以來,大陸「政左經右」的趨勢日漸明確,不論是左是右,政治與經濟間千絲萬縷、相互牽制的複雜關係無庸置疑。換言之,以改變政府職能、透明化、法制化、國際化的上海自貿區,未來是否能與「中國模式」的基本政治路線和平共存,仍有待重重考驗與後續觀察。    

相形之下,信仰自由民主、包容多元文化與充沛創意能量的台灣,似乎更擁有知行合一、兼容並蓄及永續發展的不敗籌碼。集機敏、聰慧與勤勉於一身的台灣,向來看得見希望、看得見夢想、看得見願景;卻一再陷入坐而論道、紙上談兵的輪迴,難以擺脫憂讒畏譏、議而不決的陳年陋習,到頭來甚至枉費心思、徒然為人作嫁,致使希望變成失望、夢想變成空想、願景變成怨懟。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讓我們不再只是「看見」、更應認真「改變」,不僅看見希望、也要奮起擁抱,除了看見夢想、也要積極逐夢,看見願景之後、更要矢志實踐,才能盡速走出一條融合中西方、左右翼優點,充滿華人色彩的康莊大道。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