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中國時報》專欄:曼德拉給企業的啟發:責任

2014-02-12

2014/02/12中國時報A14時論廣場

 「埋葬在這裡的是,已經盡了自己職責的人」,這是南非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希望留在自己墓碑上的一句話。

曼德拉的戲劇化人生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本質,不會由於時空更迭、際遇起伏,甚至外表變化而有所減損;就像璞玉渾金,縱使身處於曲徑陋巷、濁世惡流之中,也難掩其星月之光、溫潤之美。

回顧人類發展軌跡,類似史實不絕如縷,從胯下之辱攀上國士無雙的漢初名將韓信、太史公司馬遷受宮刑後著《史記》、家貧耳聾的發明天才愛迪生、知名聾啞作家兼慈善家海倫凱勒等。這些信手拈來的例證充分說明,成功者除了自身的意志堅毅、耐性卓絕外,來自精神導師支持或同好相濡以沫等外部助力亦不可或缺。

有幸青史留名者,一路走來多有貴人扶持,韓信有素不相識的漂母進飯、司馬遷有慧眼獨具的東方朔青睞、失學愛迪生有不離不棄的慈母相伴、海倫凱勒則有無私奉獻的蘇利文恩師,就是曼德拉也擁有大量來自國際社會的成全與奧援。

換言之,人的內在真我雖不會因外在困頓而貶值,但若能有額外能量挹注前進動力,協助個人進階邁向璞玉渾金境界,定可大大提升人生精采加值的可能與機率。

現代社會中,人們投入超過三分之一的日常時間耕耘職場,如果企業能以伯樂自許,立意覓得潛力良駒,輔以循循善誘,與同仁不斷教學相長、砥礪琢磨,為造就千里駿馬助上一臂之力,其效益不僅能具體回饋給企業、同仁及其家族,甚至可以擴散到整體國家社會。

筆者曾多次出席公司同仁的家族場合,每每對同仁的積極進取、奮發努力感動不已,許多信義人都是其家族內的中流砥柱,顯親揚名、光耀門楣者不乏其人;正如同曼德拉在南非歷史上的關鍵地位,這一房、這一脈,甚至這整個家族,就從這個轉捩點起改變重生。

房仲產業的進入門檻不高,出身清苦、家境欠佳的同仁不在少數,但在公司的長期鼓勵與培育下,許多同仁利用公忙之餘進修、自學,渴望更上層樓,不僅有助於個人能力升級,更能有效營造組織內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環。這種透過企業成功促成的社會流動,在現今貧富差距日漸擴大的資本主義體制中,遠比言必稱獲利的商場競爭,來的令人寬慰與欣喜。

企業與其殫精竭慮期待業績長紅,倒不如致力照顧利害關係人,讓企業文化永留人心,讓後世傳頌「一家善盡社會責任的公司」,才是企業永續發展的根本意蘊。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