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老驥伏櫪的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重披戰袍、宣布交棒的台積電執行長張忠謀仍續任董事長、今年5月巨大董事長劉金標以80歲高齡挑戰單車環島二度達陣,這些真實案例在在都顯示「老人不老」。
前些時日,有則風靡網路的消息指出,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為與時俱進,宣布全新的年齡定義:44歲以下為青年人(the youth),45至59歲為中年人(middle-age),60至74歲為年輕老年人(young-old),75至89歲為老年人(old),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old-old)。
雖事後證明為網路謠言,卻已改寫「old age」的現代化定義與意象。
傳統觀念認為,15到64歲是工作人口,而65歲以上是依賴人口。但老年人真是依賴人口?是壓垮國家財政、拖累社會福利的沉重包袱?未必,有時剛好相反,是老年人一肩擔起扶養淪為尼特族/啃老族/月光族年輕人的重責大任。
美國著名的法律經濟學家波斯納曾在其著作《衰老與老齡》中指出:衰老與老齡是兩個不同概念。老齡趨勢有如春夏秋冬遞嬗、日月星辰運行,不可逆轉;但衰老可以,透過豐富生活、充實歲月,進而彰顯人生意義的晚年過程,可以使得人人都老而不衰,「壯士雖然暮年,依舊志在千里」!
這也是晚近愈來愈多已開發國家,競相提高退休年齡的根本因素,除可有效利用高素質的中高齡勞動資本外,亦能顯著減少老年福利支出的財政壓力。
就像在職場中的「銀領階級」,通常是指比白領階級更高層次的知識工作者。這些人即便宣布退休,多半也都退而不休、終身學習。生、老、病、死本屬自然,願你、我最終都能晉身銀領階級,「老驥伏櫪;而非馬齒徒增」!(作者為信義房屋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