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經濟日報》專欄:現代蝦奴

2014-08-01
經濟日報/A04版/名家觀點

 

6月上旬,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一篇專題報導,揭發國際販蝦產業中慘無人道的驚駭黑幕。

泰國海鮮業每年出口約50萬噸的蝦,居全球之冠,整個行業年平均雇用人數高達65萬人,年出口額約70億美元(約新台幣2,100億元),鋪貨範圍包括全球四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家樂福(Carrefour)、好市多(Costco)、特易購(Tesco),世界上幾乎每個角落的餐桌上,都能瞧見泰國出產魚蝦的身影。

但是,這個行業長久以來卻存在不為人知、慘絕人寰的黑暗面:絕大多數遠洋漁工都來自於人口販賣的奴隸制勞工。

這些泰國養殖蝦使用的飼料,重度依賴所謂的「蝦奴」漁船。這些奴工大多來自家境貧困的鄰近國家,如緬甸、柬埔寨、寮國等地,因受壓迫逃亡、被誘騙或拐賣到泰國,透過不法勾結人口販子的當地警察,被當成商品賣給無良船東,價格多介於450英鎊至640英鎊(約新台幣2萬3,310元至3萬3,670元),有些甚至低至250英磅(約1萬2,950元)。

上了船,意味成為「奴隸」,永遠失去自由。泰國黑心養蝦業的生產過程是:先誘騙外來人口上船,分配其從事遠洋作業,前往非洲、日本、斐濟、卡達、馬來西亞等水域捕撈巨量魚苗,運往工廠後磨成魚粉,賣給大型水產養殖出口公司,作為泰國蝦飼料,最後再將成蝦製品銷售至世界各大賣場。換言之,當你、我在享用泰國美味海鮮的同時,也正在消費這些「現代蝦奴」的絕望人生。

蝦奴歲月有多悲慘?他們必須接受每日長達20小時的無薪工作、家常便飯式的辱罵毆打,甚至隨時可能到來的死亡威脅。有些不肖船主為確保奴工精力充沛,會對他們定期注射興奮劑。有一名獲救奴工甚至指稱,他曾親眼目睹船東為殺雞儆猴、警示其他奴工服從,將一名奴工處以「四船分屍」的極刑—四肢被綁在四艘船上,然後向四個方向開動。在這種長期身心折磨的絕境下,不少受害者只能選擇自殺了結生命。

事件爆發後,世界各地譴責聲浪四起,英國政府警告境內零售商必須採取相關措施,除了避免與強制勞工勞動的供應商合作外,更要積極整頓供應商踐踏人權的風氣。美國國務院也在其2014年《全球人口販賣》報告中,將泰國列為全球走私人口情況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甚至不如北韓、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國務院還公開表示,美國正考慮將泰國列入「人口販賣」黑名單,意即可能對泰國採取經濟制裁、削減資金援助。

同時,各大零售商包含沃爾瑪、家樂福、好市多、特易購等,則不約而同發表聲明指出,將加強與供應商合作溝通、有效盤查其生產過程,希望推動泰國漁業發生全面性改變。

駭人聽聞嗎?21世紀的泣血蝦奴,幾乎與上個世紀血鑽石悲歌如出一轍,歷史慘劇不斷重演,不禁令人深深疑惑,奴隸制不是早在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後,就已經被世人徹底拋棄?「天賦人權」經過17世紀英國洛克、18世紀法國盧梭的接續演繹後,不早已是「人之所為人」的永恆真理?顯然這一切的一切在遇見資本主義後,全都走了樣、變了調,在龐大利益驅使下,到頭來傷亡最慘重的還是人。

事件尚未落幕,當你/妳在超市選購泰國海鮮時,請花點時間想想,消費者的每一項倫理選擇,都能催生資本主義的結構性轉型!

(作者是信義房屋董事長)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