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中國時報》專欄:催「生」台灣新未來

2015-03-11

今年初,筆者因榮獲「第八屆國家卓越成就獎」之故,有機會向馬英九總統報告「信義房屋」這兩年的催「生」表現:除了讓女性懷孕員工昂首挺肚、走路有風外,更孕育出392位信義寶寶(數字仍持續攀升中)的佳績。馬總統隨即鼓勵在場所有受獎企業,回去好好「努力做人,增產報國」。

生二胎一年12萬津貼

台灣生育率低落不是新聞,甚至已經是國安危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無法歸咎於單一解釋;但筆者猜想,不友善的職場環境肯定也是重要影響之一。於是,「信義房屋」自2013年起,先針對生育第二胎以上的員工,提供一年12萬元的育兒津貼,表示我們對懷孕員工的支持與鼓勵。

這其實是我們一直強調合作分工、團隊補位的具體延伸。現代企業想要在競爭激烈下存活,低成本、高品質、優質服務等要素無疑都是必要條件。

合作分工勝分工合作

換言之,唯有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才能在市場紅海中脫穎而出,創造他人望塵莫及的藍海利基。

就像筆者向來主張「合作分工」優於「分工合作」的觀念。前者的重點在於完成團隊任務:在徹底了解整體目標後,各自分工執行,發揮個人最大能耐。

在「見樹又見林」的前提下,若遇有三不管地帶或單位人力吃緊時,個體通常會選擇積極補位,為贏取最終勝利而奮不顧身。後者則有著典型「見樹不見林」的盲點,容易因為重視分工而忽略合作,只願自掃門前雪,不願主動分攤工作,使組織瀰漫著「That is your KPI, not mine.」的疏離感,從而嚴重影響企業的競爭力。

從野雁生態中觀察到的「雁行理論」也告訴我們同樣道理。雁群移動時會呈V字形飛行,當每一隻雁鳥同時展翅拍打時,整隊鳥群會產生無形的抬升力道,至少比每隻雁鳥單飛時增加了71個百分比的飛行距離。

幫助員工安度過渡期

當領隊野雁露出疲態,便會輪流退到側翼,由另一隻野雁接替領航;當有任何一隻雁生病或受傷,其他兩隻雁會脫隊協助保護,直到傷病者康復或死亡為止,隨後再自行組成隊伍、追趕上原先的雁群。

合作分工、主動補位、相互扶持,是野雁群一天飛越上百英里、一年飛行數萬英里的訣竅,正如同企業協助員工安度短暫時期,如懷孕、傷病等一般,這樣的互信互諒不僅有助於提升企業長期士氣,更具有催「生」台灣新未來的額外功效。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