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伊始,中東局勢依舊混亂、美國種族爭議再起、俄羅斯與歐美國家間的僵局對峙未見緩解…,這些散見於各地的騷動發展,有時不免令人想問:世上最安全的地方到底在哪裡?
答案其實不假外求。
農曆年前曾有國外媒體報導指出,台灣在2014~2015年最安全國家的全球網路票選中名列世界第二,僅次於北歐冰島。報導強調,台灣人總是溫暖善良,在你開口前就會伸出援手,觀光客在台灣不用擔心暴力威脅、犯罪率低、竊盜案也不多,同時並以醫療、經濟自由、教育與人力發展等高水準發展聞名於世。
但筆者年輕時候的台灣社會不是這樣的。稍微有點年紀的讀者或許還記得,1963年初有位美籍留學生曾發表過一篇「人情味與公德心」的文章指出,「台灣人很有人情味,但缺乏公德心…。濃厚的人情味大多只及於親朋好友,只要「有關係」,就十分周到、客氣,什麼都好說。…但對於不認識的人,卻往往粗魯、無禮、不耐、不屑…,好像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排隊」,什麼是「秩序」…。」
此文引發軒然大波,台大學生隨即發起「青年自覺運動」,一時間蔚為風潮,遍及社會各個角落,可惜好景不常,沒多久又開始舊態復萌。1970年代,還有來台求學的馬來西亞僑生自發性組成糾察隊,多次前往西門町等鬧區維持公共秩序。可見,當時的台灣社會距離所謂的「現代」、「文明」還很遙遠,連短暫停留的外國人都非常有感。
不過,經過逾半世紀的努力,台灣顯然已經改頭換面、氣象一新,成為文明、友善、安全的代名詞,例如各種大眾運輸工具的排隊人潮井然有序、充滿在地風情的台灣小鎮街容整潔、親切和氣的居民多半樂意幫助陌生人…等。筆者猜想,造成這種轉變的可能原因很多,政府在治安維繫上的長久努力固然功不可沒,由社會各界耕耘不輟的社區營造所帶來的人心轉變,應該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很榮幸,《信義房屋》也自2004年起推動「社區一家計畫」,偕同許多社造界的先進前輩,共同投入社造啟蒙工程的行列。
我們從工作夥伴的角度出發,協助人們從附屬到自主,從終身學習中思考成長,並具體運用在社區公共事務上,透過周而復始的吸收、轉化與實踐,讓社區居民體會「生活/命共同體」的精髓,藉以營造出每個社區的獨特生命力,從而達成培養自主公民、邁向社會改造的終極目標。
一路走來,十年光陰累積出6,671件的提案件數,出處涵蓋全台96 %以上的鄉鎮市區;協助1,271個社區體驗改變成真的力量,獲得一個打造新故鄉的圓夢機會。
今年三月,我們更接力推出「全民社造行動計畫」,投入兩億元的計畫圓夢基金,希望延續前一個十年的成績與熱忱,以家為原點、社區為橋樑,將愛、信任與關懷擴散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改變,就從你我開始;幸福,就能無限延伸」。
社區營造是一個「造人」的長期工程,多年來經過產官學各界的攜手努力,效果已逐漸在全台各地發酵,為台灣社會的升級轉型提供絕佳動力與機會。我們期待這是一場「全民社造運動」,可以從社區營造到社會改造、從個體到群體、從零星力量到世代薪傳,同心協力讓台灣不只是安全、更是這世上最幸福的國度。
還有件小事,若讀者們有興趣,可以撥冗前來信義學堂參觀,我們有一面「社區一家十年有成紀念牆」,利用「格子趣」設計鐫刻出1 08個動人的社區故事,有千龜來潮的小鑰匙圈、三峽藍染、精緻小巧的木刻月琴、手編小斗笠,還有質樸趣的獅頭香皂等一千多個幸福縮影,歡迎您來感同身受這些點滴在心頭的溫情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