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中國時報》專欄:白領如何自我行銷?

2015-03-30

某次內部會議,同仁簡報正好巧妙串連起「行銷→趨勢→文化」的變化,小自個人生涯規畫、商場布局競爭、大到國家定位發展,皆不脫此心、此理、此原。


行銷的首要之務是關照消費者的七情六欲、吸引消費者眼球,從從前的搬有運無、後來的貨暢其流,一直到利用數據科學的精準行銷,企業唯一的終極目標是洞察消費者的愛憎好惡,先一步鋪陳出客戶的內心故事,才有可能贏得顧客芳心、攜手築夢。可是人心善變,不斷推陳出新的行銷策略,一旦招式用老了、競爭者多了,效果就會明顯遞減,數月到數年之後就必須另起爐灶。

「趨勢」則是另外一個故事。企業理應針對不同趨勢提出不同施策,才能掌握機先、趁勢而起,就像小米科技創辦人雷軍說的「站在風口上,連豬也會飛」。但產業趨勢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5到10年、甚至更短(以不動產為例),這豬能不能一直飛下去,除了得視其造化外,還得看這頭豬本身是不是可造之材、能不能力爭上游。

換言之,無論是創意十足的行銷噱頭,或是搶搭潮流列車的趨勢財,都只能帶來一段時日的利潤基礎;真正有益於企業永續發展,或足堪為人稱誦的關鍵在於-可以經典傳世的「文化」:一種以人為本、正直誠信、共好學習、推己及人的企業文化,不僅追求適當利潤維持企業生存,更能擴散提升生活品質、成就幸福人生、推動社會進步的正面效益,讓每一天都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更美好。

做人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把個人視為一項產品/服務,如何能在茫茫人海中嶄露頭角、出類拔萃?
首先要屏除「吃大鍋飯」的消極心態,遇事不推諉卸責、主動承擔新任務,把挑戰當成磨練、視多餘工作為更上一層樓的入門階,利用各種時機行銷自己。其次,時刻不忘學習新知、充實自己,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因應能力,提高個人在激烈職場上的不可取代性,才能在機會來臨時,御風而上、開創新局。

更重要的是莫忘初衷,始終保持著一顆利人利己的良善之心。人都需要認同與肯定,客戶選擇與你交易,表示信任你的專業、願意與你共創幸福人生,我們自然該抱持著「捨我其誰」的同理心視客如親。這標準無疑應一體適用於生命中所有利害關係人(家人、鄰居、朋友、同事、長官……,乃至於自然環境),以期許自己像個小太陽般照拂他人。
「揉合積極進取與學無止盡的利他文化」,是筆者與公司同仁希望留下的核心價值,那你呢?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