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工商時報》專欄:從楚成王到水電失調

2015-04-24
工商時報/A06版/政經八百

 

四月起,由於台電公司去年大賺141億元,家家戶戶可享受800元的電費降價「小確幸」;可惜福無雙至,67年來最嚴峻的大旱來襲,不少地區已啟動三階限水「供五停二」,水情吃緊異常、民眾叫苦連天。
這種情況不禁令筆者想起春秋時代的一則小故事。《管子.輕重篇》記載:齊桓公為成就霸業,常為了該如何削弱軍事實力很強的楚國而傷透腦筋;有「春秋第一相」美譽的管仲便告訴齊桓公,要稱霸,方法很多,未必要訴諸武力,用點經濟手段即可成事。
沒多久,楚國街上出現一批衣飾華貴的齊商,在市場上高價收購活鹿,並到處宣揚「齊桓公好鹿,願重金置之!」當時的鹿雖是稀有動物(只有楚國才有),但因楚人僅食其肉、售價不高(一鹿始值二錢);經齊商連番炒作,半個月後鹿價大漲超過一倍(一鹿增至五錢)。楚成王聽說之後,大喜,認為齊桓公玩物喪志,早晚會成為他的手下敗將,並與臣下觥籌交錯、彈冠相慶,任由齊商在楚國境內積極活動。
出手闊綽的齊國商人,繼續哄抬鹿價(一鹿40錢)至約當一萬斤糧食的價錢,於是楚人紛紛棄農獵鹿,出沒在深山樹林裡打獵;一年下來,楚人放任千畝良田荒蕪、蔓草叢生,換得盆滿缽盈的大量財富。豈料,管仲隨即建議齊桓公通令各諸侯國禁止與楚國通糧貿易,一時間楚國陷入錢銀滿手,卻無米粟可買的空前饑饉,全國有多達十分之四的人口淪為難民、逃往國外。
楚成王在無奈之餘,只好遣使求和、尊齊為霸主。這個小故事充分說明了貪圖眼前利益、忘卻未雨綢繆的不幸下場。遺憾的是,類似景況似乎又在台灣重複上演…。
先談大旱。台灣水資源豐富卻常年水荒,早已不是新聞,擴大減漏、加強省水、積極回收使用、甚至水庫清淤都是解決配套之一,但根本癥結仍在於水價長期偏低所導致的浪費心態。
根據環保署彙整國際水協會(IWA)最新資料後指出,平均水價最高的國家是丹麥(91.46元),最低的是伊朗(5.52元),全球平均值為43.84元,而台灣則是9.23元,僅為全球平均值的1/5。「水費負擔率」(自來水費/人均所得)方面,平均水費負擔率最高的是墨西哥(1.83%),最低的是澳門,全球平均值為0.95%,台灣只有0.16%,全球排名倒數第2,僅達各國平均值的17%。
IWA資料同時顯示,水價高低與用水效率呈現高度正相關。以台灣為例,由於誘因極低,「吃到飽」概念大行其道,根據水公司數據,去年台灣平均每人每日用水量高達274公升,耗水量高居世界第一。
何以致此?這與我們「只謀短期便利、不思長遠利益」大有干係。每每旱象迫在眉睫,就會聽到合理調整水價、提高用水效率等舊調重彈;但受惠於老天爺眷顧,總是在關鍵時刻出現梅雨、颱風解渴。也因此,所有早該推行的應辦事項年復一年遭到擱置,你我的節約用水與憂患意識,自然也持續停留在石器時代,只好不斷忍受大旱輪迴的宿命。正應了孔老夫子那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至理名言。
電價也是如此。台電公司去年好不容易出現的百億盈餘,依照公司法-「公司非彌補虧損及提出法定盈餘公積後,不得分派股息及紅利」,至少該先填補累積至今的二千多億元虧損,而非施予每戶平均800元的小確幸。這種推延赤字、只求當下的思維,其實是將債務轉由下一代承擔,遠非正本清源之道。
較佳做法應該是,把眼光放遠,責成台電將盈餘投入提升發/輸/配電效率、強化營運結構、研發省電技術、發展再生能源等,並審時度勢推動合理電價,才有機會早日完成「非核家園」的永續願景。
從楚成王到水電失調,是時候該克服短視近利的人性弱點了!

四月起,由於台電公司去年大賺141億元,家家戶戶可享受800元的電費降價「小確幸」;可惜福無雙至,67年來最嚴峻的大旱來襲,不少地區已啟動三階限水「供五停二」,水情吃緊異常、民眾叫苦連天。

這種情況不禁令筆者想起春秋時代的一則小故事。《管子.輕重篇》記載:齊桓公為成就霸業,常為了該如何削弱軍事實力很強的楚國而傷透腦筋;有「春秋第一相」美譽的管仲便告訴齊桓公,要稱霸,方法很多,未必要訴諸武力,用點經濟手段即可成事。

沒多久,楚國街上出現一批衣飾華貴的齊商,在市場上高價收購活鹿,並到處宣揚「齊桓公好鹿,願重金置之!」當時的鹿雖是稀有動物(只有楚國才有),但因楚人僅食其肉、售價不高(一鹿始值二錢);經齊商連番炒作,半個月後鹿價大漲超過一倍(一鹿增至五錢)。楚成王聽說之後,大喜,認為齊桓公玩物喪志,早晚會成為他的手下敗將,並與臣下觥籌交錯、彈冠相慶,任由齊商在楚國境內積極活動。

出手闊綽的齊國商人,繼續哄抬鹿價(一鹿40錢)至約當一萬斤糧食的價錢,於是楚人紛紛棄農獵鹿,出沒在深山樹林裡打獵;一年下來,楚人放任千畝良田荒蕪、蔓草叢生,換得盆滿缽盈的大量財富。豈料,管仲隨即建議齊桓公通令各諸侯國禁止與楚國通糧貿易,一時間楚國陷入錢銀滿手,卻無米粟可買的空前饑饉,全國有多達十分之四的人口淪為難民、逃往國外。

楚成王在無奈之餘,只好遣使求和、尊齊為霸主。這個小故事充分說明了貪圖眼前利益、忘卻未雨綢繆的不幸下場。遺憾的是,類似景況似乎又在台灣重複上演…。

先談大旱。台灣水資源豐富卻常年水荒,早已不是新聞,擴大減漏、加強省水、積極回收使用、甚至水庫清淤都是解決配套之一,但根本癥結仍在於水價長期偏低所導致的浪費心態。

根據環保署彙整國際水協會(IWA)最新資料後指出,平均水價最高的國家是丹麥(91.46元),最低的是伊朗(5.52元),全球平均值為43.84元,而台灣則是9.23元,僅為全球平均值的1/5。「水費負擔率」(自來水費/人均所得)方面,平均水費負擔率最高的是墨西哥(1.83%),最低的是澳門,全球平均值為0.95%,台灣只有0.16%,全球排名倒數第2,僅達各國平均值的17%。

IWA資料同時顯示,水價高低與用水效率呈現高度正相關。以台灣為例,由於誘因極低,「吃到飽」概念大行其道,根據水公司數據,去年台灣平均每人每日用水量高達274公升,耗水量高居世界第一。

何以致此?這與我們「只謀短期便利、不思長遠利益」大有干係。每每旱象迫在眉睫,就會聽到合理調整水價、提高用水效率等舊調重彈;但受惠於老天爺眷顧,總是在關鍵時刻出現梅雨、颱風解渴。也因此,所有早該推行的應辦事項年復一年遭到擱置,你我的節約用水與憂患意識,自然也持續停留在石器時代,只好不斷忍受大旱輪迴的宿命。正應了孔老夫子那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至理名言。

電價也是如此。台電公司去年好不容易出現的百億盈餘,依照公司法-「公司非彌補虧損及提出法定盈餘公積後,不得分派股息及紅利」,至少該先填補累積至今的二千多億元虧損,而非施予每戶平均800元的小確幸。這種推延赤字、只求當下的思維,其實是將債務轉由下一代承擔,遠非正本清源之道。

較佳做法應該是,把眼光放遠,責成台電將盈餘投入提升發/輸/配電效率、強化營運結構、研發省電技術、發展再生能源等,並審時度勢推動合理電價,才有機會早日完成「非核家園」的永續願景。

從楚成王到水電失調,是時候該克服短視近利的人性弱點了!

回到上方